阅读历史 |

第七百六十七章 闹出个大事(2 / 2)

加入书签

唐寅突然想起什么,道:「我记得敬道说过,他的设想,是让杨阁老今年退下去吧?」

「呃……好像是如此。」张佐道。

唐寅道:「那可能于此有关,不然他行事一向都有分寸,为何此番要故意给自己找麻烦?一介翰林,在府上一休就是一旬,总会有人过问……我估摸着他再出来,有可能会闹出什么事端。」

张佐摇头苦笑:「希望如此。」

……

……

二月底。

会试结果终于出来。

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孙孺和公孙衣这次都没回京城参加会试,他们已铁了心要等着朝廷放官,对他们而言,早早就放弃了对科举的追求,也是有了一点功名利禄后,心飘了。

对于曾名义上做过他老师的公孙衣,朱浩管不着,但对于弟子孙孺,朱浩同意让其不再考。

孙孺最近学问退步明显,加上人好逸恶劳,这样的人若考中进士,或真会成为他朱浩的累赘,别人会觉得,这次的会试存在猫腻。

不出意外,杨廷和的儿子杨惇考取了贡士,只是排名相对靠后,显得很不起眼。

即便这样,京师的人也开始议论纷纷,觉得杨惇能中贡士,可能跟他爹庇护有关。

「……你们不知道吧?那杨家二公子,就是个窝囊废,吃喝嫖赌样样精通,考试前两天,我还看到他在酒肆耍酒疯呢。」

「我见过他在教坊司与人争风吃醋,借着他老爹的名头以势压人,影响很恶劣……」

「什么时候的事?」

「就是上个月。」

「马上就要应会试,为何还会流连风月之所,他真的那么自信?会不会……」

「听说考试前,他就吹嘘自己一定能中进士,你说他因何考上?」

杨惇人在家中做,祸从天上来。

刚考中贡士,家里边庆祝的宴席还没开摆,民间的议论已经愈演愈烈,好像有人刻意针对杨惇般,没过多久便街知巷闻,传闻很离谱,人们都在说杨惇是靠父亲的关系才过的会试。

……

……

短短两

天时间,京城已然满城风雨。

本来现在杨廷和把持朝政,对于文人的要求就趋于严谨和苛刻,对于大礼议,必须要同意杨廷和提出的继统继嗣的理念,才能得到主流社会认可。

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平时问下意见也就罢了,现在连各级考试都增加了有关大礼的讨论,有意要制定一种规范,那就是不同意继统继嗣观点的读书人,连最基本的童生考都过不去。

正好有杨惇考中贡士这件事,给力民间被压制文人一个出气口。

于是乎,朝野议论纷纷,众口一词,均认为杨廷和包庇儿子,杨惇才侥幸过的会试。

至于是或不是……

那本就不是民间士子关心的重点,就像弘治十二年时,同科的人也不在意唐寅是否真的接受了泄题,都只恨唐寅考试前张牙舞爪,誓言会试必过,都想把这个嚣张的家伙给拉下马来。

文人一旦斗起来,凶狠程度那叫一个惨烈。

「大哥,你说那些人不是恶意中伤吗?我才学如何,你应该最清楚不过吧?」

作为当事人的杨惇,觉得自己很无辜。

明明自己是靠真才实学考取的贡士,那些人凭什么恶意中伤?

本想在哥哥面前讨一点心理安慰,却不知在杨慎看来,弟弟杨惇的学问真的很不争气,再加上先前杨廷和的确说过杨惇会中进士的话,连杨慎都觉得,可能这个弟弟真的是靠一些非常规门路才考取的贡士。

「用叙,你是否真的……」

杨慎也把话挑明来问。

杨惇一听急了:「大哥,你不会也怀疑我吧?我平时是做过一些不讨人喜欢的事情,但作女干犯科之举,我是玩玩不屑为之的!」

杨慎点头,看来是信了。

但内心却嗤之以鼻。

你是否接受鬻题不重要,是否作弊也不重要,重点你是杨家人,父亲真要帮你的话,或许都不用通知你,直接跟阅卷官打个招呼就行,用得着让你知道其实你是通过私相授受才考中贡士?

之所以你名词靠后,也是为了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你姓杨,别人也都知道你是杨家人,这就很难保持低调,现在不一样被人怀疑?

或者,你从开始就不该参加这次会试,这样就不会惹来非议。

「用叙,当年我考中状元,也承受诸多非议,习惯就好。」杨慎不去替弟弟分辩什么,反而拍拍其肩膀。

意思是,做没做过心里知道就行,不用勉强。

反正我觉得你做过。

以后你别来跟我在父亲面前争宠斗法就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