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年代文里做极品 第293节(2 / 3)

加入书签

开始想方设法地照顾祝成蹊,给她补充营养。

念念叨叨让祝成蹊别那么忙,要多注意肚子里的孩子等等。

祝成蹊每次都是嘴上好好好,但实际一点也不执行。

因为她是真的不得闲。

祝成蹊很早就和国风协会的成员们说过想在今年申请举办第一届国风大赏的事。

国风协会内部对这件事也比较感兴趣,并早早内部沟通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策划方案,申请也早早递交了上去。

他们甚至还做了两手打算。

想着要是这边的市政一直不同意他们在首都举办国风大赏的话,那他们就和广州那边申请,毕竟他们国风协会在那边也算老熟人了,那边更开放一些,肯定能答应下来。

但好在首都这边的领导经过几番讨论后,挨着祝成蹊他们最后能坚持的时间节点在申请书上批复了同意,这就导致祝成蹊他们所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但祝成蹊他们又必须要把这第一届国风大赏办的漂亮又成功,这样才会有第二届第三届,第无数届,所以他们不得不加班加点忙碌。

更何况这次的国风大赏除了国风协会原本的成员外,祝成蹊还和协会里的人商量邀请了一些不在协会里面但也属于传统文化、传统技艺和民俗的守艺人过来。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表演艺术类。

因为视听艺术才能最快最迅速地抓人眼球,吸引人的注意力。

另外还有美食,医药、技艺、民俗、美术等等类别的参展商过来。

而这每一个类别,每一个项目都需要祝成蹊亲自把关,所以她能有空闲的时间才怪了。

于是她每天阳奉阴违,拿着肚子当令箭,方淑红被她折腾的没招儿,又不敢大声说她或者真的教训她,只能自己跟自己生闷气,说生了一肚子讨债鬼,就知道给她找事儿让她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跟在他们屁股后面操不完的心等等的,反倒把她自己越搞越精神,一点病样都没了。

时间就这么在方淑红的不停抱怨和念叨中进入了九月份。

又是新的一年开学季。

祝成蹊也成了在读博士生,并正式成为了人民大学民俗专业的讲师,去掉了前面的代理两字。

但是碍于她眼下真的太忙,又怀有身孕,所以她的教学任务暂时由别的老师代替了。

可这不代表她不用跑学校,甚至她要比以前跑学校更勤。

因为国风大赏主要面对的就是那些远道而来的外国友人,而眼下国内的文化水平不高,参展商们大多都只懂技艺,没什么见识和文化,就更别指望他们能和那些外国友人有效沟通。

所以眼下最大的问题就是找到大量的翻译。

好在这边首都的好学校多,几个学校里面转一圈,找里面的领导和老师们沟通好,就拿到了一批优秀的外语专业的学生名单,并开始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另外还有场地的布置安排,国内这些参展商的接待和安排,以及国外一些合作过的伙伴的邀请以及回复,甚至包括如何借大阅兵来的外国人多的机会进行宣传等等问题都要慢慢厘清,不能出一丝一毫的差错。

首都的九月还处在酷暑当中,要不是祝成蹊有金手指傍身,还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挺着已经有点微微显怀的肚子扛下来。

但她这番连轴转的效果是显著的。

自1960年后,首都就再也没有举行过大阅兵,就更别说有外国人过来观礼了。

今年的大阅兵是1960年后的第一次大阅兵,又主动放开了口子,算是国内在改开后第一次主动向外界释放讯号,所以不少对国内感兴趣的外国人甚至一些高级领导以及官员都递交了申请。

从九月份开始,就陆陆续续有外国人过来,越是靠近国庆节,来的人就越多。

而国内也早早开放了接待工作,更对一些宾馆以及出租车公司,还有一些景点进行了专门的培训。

在经过上面的领导同意后,祝成蹊便将他们早就做好的国风大赏的海报、宣传册等等放在了这些外国人常去的地方,请这些地方的工作人员有机会帮忙宣传一番。

这番动作下来,国风大赏还没开始,大学城那边就有不少被宣传画册吸引的外国人过去游玩。

大学城这几年也变化不少,没有以前荒凉了。

为了这次的国风大赏,更是提前进行了一番修整,再加上有些展台也都布置好了,而且有不少表演艺人也都到位,既是表演,也是排练,所以即便国风大赏还没有正式开始,那边也依旧热热闹闹的,没让一些提前过去的外国人太失望。

时间眨眼就到了十月一号,国庆节当天。

天还没亮,首都的人民就早早起来,借着昏黄的路灯从首都的四面八方往天an门广场赶去。

祝成蹊也对这一次极具特殊意义的大阅兵感兴趣,所以也早早从床上爬起来,和家里人一起顺着涌动的人流一路到达了广场。

并借着周杭生的安排,占据了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