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2 / 2)
前半阙思乡,后半阙忆人。起初还以为这是在怀念心上人,但细品曲中感情,却有种热泪冲动。应当是浪子思乡、游子忆母……”
青年蓦地微微睁大眼睛,唇瓣翕动。
渐渐的,红色爬满眼眶周边。
眼泪竟是欲坠不坠。
祈善:“……”
一时间有种怀疑人生的错觉。
居然真的让沈小郎君说中了?
嘿,还真是。
这张乐谱创作初时,他无意间吃到一碟家乡风格的菜肴,那也是他阿娘最擅长的、也是唯一会的一道菜。他吃着吃着就想起了阿娘。
当天晚上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半夜披衣起身去东厨。
灵感迸发,文思泉涌,谱下这张乐谱。
他没想到玛玛居然真的懂他。
祈善看着眼睛发红的青年,他又看看乐谱上鬼画符一般的内容,陷入漫长的自我怀疑。
他实在想不明白,沈小郎君究竟是怎么从诸如“晚上不睡去吃菜”、“半夜偷菜被人抓”这种词句品味出“浪子思乡、游子忆母”的核心感情?究竟是他不对还是别人不对?
正在他怀疑人生的时候,沈棠的操作突破了他的下限,沈小郎君居然让他伴奏,三人要“以乐会友”!祈善的表情瞬间扭曲。
耗费莫大理智才压下掀桌子离开的冲动。
你俩可别侮辱“以乐会友”四字了!
只是——
当青年翻身找出一支玉箫,眼神期待地看着他,他忍了又忍,不断告诉自己这是敌人大本营、这是敌人大本营、这是敌人大本营……浅笑着接过那支造价不菲的玉箫。
青年敲鼓,沈棠拨琵琶。
祈善:“……”
这是酷刑吧???
孝城乱(二十四)
短短一段时间,祈善已经怀疑自己好几次。
沈小郎君跟青年是一个调子,他夹在其中显得格格不入,频频惹来二人“你究竟行不行”的眼神质问。他从未受过这种委屈!
祈善越想越气,恨不得将玉箫摔了。
最可气的是——
一曲毕,青年放下鼓槌,目光真挚地看着沈棠,幽幽感慨:“千金易得,知音难求……”
果然,能直击他心灵的知音只有一个,其他人(特指夹杂其中很不和谐的祈善)都俗!
听懂青年这话的祈善:“……”
(╯‵□′)╯︵┻━┻
他果然还是很讨厌这一族。
先前提过,祈善少年时曾与友人游历四方,其中也包括青年的故乡——
一个隐蔽又与世隔绝的安宁桃源乡。
虽说这一族避世不出,少与外界沟通,但人家民风并不保守闭塞,相反还相当彪悍、热情开朗、火热奔放……
族中女子也如此。
祈善和友人住了几天被族中好几个女孩儿堵着门唱歌儿,内容直白劲爆,诸如“今晚儿郎去奴家”、“半夜酣战不下榻”、“公鸡啼鸣郎再走”……着实把年少的他和友人吓到了。
最可怕的是——
半夜三更真有女郎爬他们窗户啊!
这件事情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极大的创伤,来“夜袭”的女郎见他慌忙乱找衣裳,竟抱着肚子大笑,笑声还把其他人给招来了。
一个个打趣地看着他。
【嗲嗲还小,肯定还不懂嘞。】
祈善:【……】
他完全不知道这种事情有什么好笑的。
只觉得可怕。
不过考虑这是人家风俗,也不好发作。
女郎来夜袭还好,这要是男的来……光是想想他的脸色就黑了好几个度。
几天后,屁股着火般落荒而逃。
之后游历都要绕开那片地,免得遭难。
除了这风俗,他们随时随地能唱歌跳舞也让人吃不消。那些粗俗直白、热情奔放的歌词儿和想怎么唱就怎么唱的调子……偏偏祈善略懂乐理,还有些不为人知的“洁癖”。
青年对知音是掏心掏肺地好,连带祈善也受了益处。“以乐会友”结束,又让人安顿他们今夜的住处。青年亲自相送,帐篷的位置很靠近营地后方,非常安全,也不会受其他人打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