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楔子:飞扬跋扈为谁雄 山登绝顶-我为峰(4 / 11)

加入书签

也不多言,径自起身出帐去了。

那人又道:"所有酒肉,一个时辰内务须吃喝完毕,时辰一到,全军禁酒!"

三名军令官齐声道:"卑职得令!"也出帐去了。

那人又道:"酒肉吃尽之后,全军安歇三个时辰,时辰一到,拔营,起兵!"

众人伏在地上,都是一震,有几个已抬起头来看向那人。

那人笑道:"明天,将是一个我族子民会永远记住的日子,因着诸位的努力,我族将能享有和平与强盛,只要我族还在这块土地上生存一天,各位的功绩就永远不会被遗忘!"

一名六十余岁的老者道:"属下愚蒙,请元帅明示,因何能有必胜之算?"

另一名老者道:"元帅这两日究竟有何神机安排?我等不明,可能提点一二?"

那人笑道:"我这几日并无它事,只是带同我那百余亲兵,前前后后,不离宋军大营,时时留些痕迹,教他们看到。"

先说话那名老者惊道:"元帅这是何意?"

另一老者也道:"宋军不知有多少名将智士,我军诈败诱敌之迹本就太重,元帅这般行事,必能有人看破我军主力潜伏在侧,有所准备,元帅还要拔兵向前,未免,未免…"已是说不下去。

那人笑道:"你们觉得我未免也太糊涂,是么?"

那两名老者惊道:"属下不敢!"身子却伏得更低了。

那人笑道:"无妨,原也是说于你们听的时候了。"

又道:"这月余来,我们的诱敌之意确是太过明显,宋军能人无数,自然早已有人看出,这一点上,你们所虑并不为过。"

又道:"正因宋军中能人太多,咱们才有必胜之算!"

众人大惑不解,都向他看过来。

那为首老者道:"请元帅详言。"

那人笑道:"赵匡义这小子,你们看怎样?"

众人互相看了几眼,还是那为首老者道:"以属下观来,他不唯宽仁,而且知兵,今次御军荡平北汉,月余即得全功,只怕不在乃兄之下。"

那人冷哼道:"不然,以我看来,他比赵匡胤差之远矣!"

"以我看来,赵匡胤死的不明不白,九成与他有关,也正因此,他才会心中有鬼,不敢正对群臣,极想自立军功,以之证明自己不次于赵匡胤。"

"唯其于用兵之道,确不足以称能,所见所思,必后于其臣。"

"当年王朴为柴荣谋取天下时,尝道当先定南方,次及燕,最后乃取太原。言:'盖燕定则太原直罝中兔耳,将安往哉!'"

"王朴所言,实取天下策也,赵匡胤也为知此,故久不急于亡汉。"

"赵匡义急功近利,尽锐坚城,克之而师已老,他不知收敛,反而再兴大军,此举大大不合兵道,宋人多有谏者,却不知他面上宽仁,内里偏狭,最怕别人觉他不知兵道,不若乃兄,是以更加决心对我族用兵。"

"渡河以来,数战皆胜,足以骄之惰之,更加不能纳言。"

"我料此刻,宋营必已有人看破我军诱敌之计,但赵匡义却必要在人进言之后,才能恍然大悟。"

"唯是如此,他必强作解释,硬要扎营于高梁河这九战绝地。"

"他并非笨人,只消过得一夜,在众臣前有了面子,就必会另择善地,可是,只要他在那儿呆一天,就已够了。"

又道:"他兵伐北汉时,刘继元前后使者相继于道,都被我一一绝回,宁可坐看北汉灭国,也不发兵相救,你们那时多有不满,我都不理,此刻,你们可能明白我的用意?"

那老者惊道:"元帅可是从那时就定下了诱敌深入之计?"

那人大笑道:"不错!我已不想再靠北汉与宋人周旋,我要直接将宋主击败,明天,我会用一场胜利让宋人永远绝去对燕云十六州的妄想!"

众人伏于地下,再不敢言,那两个老者对视一眼,心中闪过的却是同一个念头,

那么说,只让天怍王带一万兵去救北汉,也是这庞大计划的一部分了?

当那一万健儿出征时,这满面笑容为他们壮行的大元帅,已决心以他们为弃子,将宋兵引来这高梁河畔?

背上冷汗冒出,两人已不敢再想下去,开始加入到称颂的行列中去。

死者已矣,再想也是无用,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太快的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去。

这个永远不败的大元帅,虽然如猛虎般危险,可是,现在来说,他的身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了…

众人交相称颂声中,外面渐渐热闹起来,却是已有士卒领到酒肉,开始吃喝。

那人大笑声中,踏步而出。

方才还一片死寂的帐篷,因着那人的几道命令,已然活跃起来。

那人大笑道:"儿郎们,随俺唱个曲子!"朗声道:"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这本是东魏高欢所制之曲,虽是敕勒之歌,但质朴粗犷、豪迈雄壮,辽人爱之,多能唱颂。

哗然声中,各营将官为首,众多士卒们一起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