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典妾 第19节(3 / 5)

加入书签

后的精神头,“我可以答应和离。”

他稍稍撩起眼皮,难得的正视,却更令人恼恨,几乎控制不住恶意,“我给你买的那几个妾,花了我大笔银子,我没有生下一儿半女,你把她们收用了,多生几个孩子,叫我安心,我就放你自由。”

正德三十五年的这个冬天,格外寒冷,年后接连下了好几大雪,大户人家一些简陋的马棚都给压塌了,更别说百姓们那些泥土房子。下雪时皇帝兴致勃勃去南山赏雪,御医也说圣上难得身体好转,却无法控制掩盖住浓浓年味下的波云诡谲,果然,从行宫回来,化雪天冷,皇帝就不好了。

幸好自从生病以来,皇后便寸步不离,察觉到不妙,连夜秘密通知太子。寂静宽阔的皇城大街,瞬息之间,北面亮起大片火光,整齐地马蹄路过的声音,惊醒了还未完全入睡的京官。大家惊疑不定,有悄悄开门查看的大臣,发现是甲胄整齐的士兵,行色匆匆朝皇城的方向去,缩回头不敢再看,料定这一夜肯定有事情发生。

满心忧虑睡下去没两个更次,便被坊外的敲钟声惊醒,定神一数,不折不扣四十五下,九五至尊之数,听的人精神一凛,反应过来,跪倒大拜,“皇上啊!”

来不及哭出声,在家人的打理下收拾好朝服,天不亮便往朝中赶,一路上全是麻衣戴孝的同僚,大家聚在一起才敢议论昨晚上的动静。有那消息灵通的,已经将事情打听清楚,正德皇帝确实昨晚就去了,最后一口气刚咽下,二皇子便捧着密旨出现,还带着不知哪里来的兵马打算围住东宫跟坤宁宫,痛斥太子德不配位,他手中的密旨便是皇帝亲自留下废太子的。

千钧一发之际,北军五营全体出动,其中丁全、陈武带人解救太子皇后,另有一营半路截杀二皇子的支持者射声校尉营,一夜时间天翻地覆,本来快要凌驾太子之上的二皇子被迫自杀,跟随的一干心腹党羽被斩尽杀绝,正德皇帝身边的阉宦气焰大消,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的时代过去了。

二皇子府跟谋逆的大臣府尸体堆成了山,鲜血成河。整整半个月过去,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才算吹去改朝换代的阴霾,继续之前平淡无波的生活。

天高路远,云阳得知换了皇帝,还是署衙发榜赦免犯人,家里有死囚的最先知道,迟钝的百姓更晚一些。冯家是因为林婶子来做客,说是方天佑不将随军回籍,护送使团来与北面想跟大汉结交通商的蒙古国谈判,而冯骥也来了信,他的婚期定在了今年五月,请爹娘入京主持。

都是好归宿

年关将过,看天爷脸色吃饭的农人不敢怠慢,没休息几,就要开始翻地播种了,趁着春分未至,冯家除了朱秀儿,连冯敏也下乡,为爹跟雇佣的长工收拾饭菜。索性乡下的房屋经过修整,住人是没有问题的,父女俩这一忙便将近半月不得回家。

冯老三一时间没能完成从农户朝大地主转换的思想准备,每一亩地总要经过自己的手收拾才好,忙不过好容易听劝雇下人,还得自己亲自去看着才能放心,累的冯敏也见天跟着跑。朱秀儿说了好几次,好好的闺女看又晒的黑黢黢的,跟个小子似的,以前那是没办法把个闺女当小子使,现在家里宽裕了,也该享享福,往后嫁出去了侍奉婆母姑嫂,哪还有松快的时候。

冯老三另有见解,当小子养有什么不好,就是要多见世面多见人,不管走到哪里才能立起来,有的靠自然好,没得靠就能靠自己。再说蓬门小户,家里闺女也不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规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每次从乡下回来,两个人总要斗几句嘴,冯敏都习惯了,自顾自搬东西进门,打水梳洗。

听到院子里娘抱怨怎么把她的炉子使坏了,冯敏忙探头,“没坏,里芯用了几年烧穿了,早该换了。幸好用完才穿,不然一时还找不到东西替呢,你又不准我拿新的去。”

朱秀儿笑道:“这炉子懂事吧,还是你奶奶给我的,我都没舍得使。你爹那脾气,有个钱恨不得将家里上下用具全换新的,谁家这么烧钱?”

“哪里是我要换新的,哪样不是用的修不成了才换,合着不是你修,光找我来要,我给你换个新的使,你还不高兴?”

又来了,冯敏摇摇头,将水泼在屋檐下,扭身对着窗台上的镜子照了照,没觉得自己黑了。跟刺史府女眷待久了,保养上的功夫也学了几手,不过她一般不用成品的香料,只将时令的鲜花晒干封在香囊里,或挂在床头或系在腰上,带点淡淡的香气。平里不用胭脂水粉上脸,只用一些保香膏睡前敷脸,早上用淘米水净面,上一层上好的珍珠粉。

她有一匣子小珍珠,全磨成粉半辈子也用不完,加上特制的水乳搅拌成泥,敷上一刻钟洗掉,美白的效果极好,皮肤便洁净泛光。前些时候王二妞出嫁,冯敏送了一小包珍珠粉,喜的王二妞连添妆也不要,只想多要些珍珠粉。

朱秀儿看王二妞喜气洋洋,羡慕得很,转头跟冯敏闲聊,“也不知天佑什么时候回来,赶着年底把你俩的事情办了,也去一桩心事。”

这才年初呢,又想年尾了,冯敏默不作声,想到哥哥的信,借口道:“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